神木石峁遗址发现骨制口弦琴 距今约4000年
5月2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音乐学院、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暨口弦琴首展开幕式,此后口弦琴将在这里展出15天。 出土于皇城台东护墙 距今约4000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石峁遗址是我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该遗址的考古发掘曾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 石峁遗址的主体内涵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距今约4000年。其中,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应当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即大型宫殿、宗庙、池苑及作坊的分布区域。 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的“弃置堆积”内,制作规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片,一般长约8-9厘米、宽逾1厘米,厚仅1-2毫米,与其共存的还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测年数据显示,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 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孙周勇介绍,中国早期乐器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9000年的骨笛,为早期管乐器。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绝对年代距今约4000年,数量达二十余件,系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口弦乐器,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口弦琴在我国先秦文献中被称作“簧”。《诗经·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房”。《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口弦琴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为世界上多个民族所使用,承担着共同的功能——沟通人神天地。“我曾在北川一个羌族民俗博物馆看到,口弦琴被作为他们重要的民族乐器展示,而那些口弦琴和石峁遗址出土的差别并不大。”孙周勇说。 国内能演奏口弦琴的不到50人 来自成都的口弦琴演奏家陈志鹏介绍,现代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流行于我国蒙古族、羌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中。国外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欧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类乐器。古代的口弦琴,黄河以北骨制的多一些,长江和黄河之间金属的多一些,长江以南竹制的多一些。 他用自己携带的口弦琴现场即兴演奏示范,乐声极具个性,加上人声吟唱,仿佛带观众穿越回远古时代。 陈志鹏介绍,口弦琴也有音阶、节奏、旋律,是现代乐器的“祖先”之一。不过据他了解,在国内真正能演奏口弦琴的演奏家和口弦琴非遗传承人,加起来也只有不到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