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模头条首页 中模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16-09-12 08:3711690佚名东方财富
  基础设施是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基本前提,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保障,具有服务的全局性、建设的系统性和发展的引导性等特征,在城市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加快基础设施发展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服务市民生产生活、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措施。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是“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点专项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行动指南。
 
  各区、各部门要以本规划为统领,以提高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基础设施质量提升,促进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融合,实现基础设施发展新的飞跃,让北京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宜居。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本市基础设施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直面城市发展难题和挑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年来,全市基础设施累计投入约9168亿元,同比增长50%,集中推进北京新机场、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南水北调、污水处理、热电中心、森林公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基础设施骨架基本成型,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储备了雄厚基础和动力源泉,推进首都发展和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
 
  区域交通网络逐步构建。全面启动北京新机场建设,实施首都国际机场、南苑机场挖潜扩能,北京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9500万人次。建成京沪高铁、京石客专,开工建设京沈客专、京张铁路,建成北京站-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铁路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建成京新(五环-六环)、京密(京承高速-开放环岛)、京昆(六环-市界)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82公里,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实现所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全覆盖。
 
  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建成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4号线东段及中段等线路,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8条554公里,工作日客运量超千万成常态。公交专用道里程达到741公里,开通定制班车等多样化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40%提高到50%。
 
  道路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广渠路(四环-五环)、南马连道、万寿路南延等城市干道,改造西直门南小街、大玉胡同等次支道路,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423公里。建设西城区等自行车出行示范工程,优化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布局,基本实现中心城全覆盖。建成交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和智能化分析平台。
 
  水资源保障形成新格局。南水北调中线全线贯通,年增调水能力10亿立方米,首都供水实现本地水与外调水“双源”保障。中心城新增自来水供水能力122万立方米/日,安全系数超过1.25。实现每座新城建设一座主力水厂目标。再生水利用总量达到9.5亿立方米/年,接近全市用水总量的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降低33%。
 
  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建成永定河园博湖等“五湖”相连的生态景观,加快整治北运河流域污水,生态治理潮白河密怀顺段。全市生态环境用水量达到10亿立方米,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7.5%,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50%。建成11座新城滨河森林公园、88处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完成百万亩平原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
 
  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外围成环、分区供电”的电力主网架,建成天然气陕京三线等外部气源工程,基本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4.8%。压减燃煤约1400万吨,煤炭消费比重由2010年的29.3%降至约14%。清洁能源比重大幅提高,优质能源占比由71%提高至86%。
 
  重点区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东关大道、北环环隧等骨干道路,完成通惠河生态治理。顺利实施两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南部地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完善雁栖湖生态示范区、未来科技城、园博园等重点功能区和新城基础设施体系,区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建成西郊砂石坑雨洪蓄滞工程,治理中心城77处下凹式立交桥区积水点和全市1460公里中小河道。建成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监测和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保障机制,构建覆盖主要行业和市区两级的防汛指挥调度体系,应急调度机制更加完善。
 
  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成立北京南水北调投资中心并改组为北京水务投资中心,保障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及中小河道治理资金。组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率先实现投资主体一体化和市场化突破。实施中心城污水治理区域特许经营,按照“社会建厂、政府配网”模式全面推进新城和乡镇污水治理。创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授权经营模式(ABO),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意见。积极推动轨道交通领域境外发债,吸引保险资金,广泛应用中期票据、私募债券等融资工具,丰富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完成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实施计程收费,完成居民用水、用电价格调整,引导居民合理、节约使用水、电资源。
 
  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本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总体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城市发展难题依然存在,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础设施领域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力度还有待加强,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实现新的跨越。
 
  (二)发展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常态、开启新航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的重要时期。新的形势、新的目标对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提升中心城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高标准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完善新城和重要城镇组团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城镇空间结构优化。
 
  加快治理“大城市病”对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紧扣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瓶颈问题,聚焦市民高度关注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治理难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对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质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设施功能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基础设施一体化率先突破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立足更大尺度和更广视角,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布局,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加强区域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对发挥基础设施支撑带动作用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依托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应用转化,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强化基础设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内涵集约、突出发展引导、突出安全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建管并重,打造系统完善、便捷高效、安全可靠、协调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切实发挥规划在基础设施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统筹协调。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发展难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又要加强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坚持建管并重。既要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规模和服务能力,化解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又要突出加强基础设施管理,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更好地为市民生活服务。
 
  坚持一流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百姓获得感,既要着眼当前,集中精力建设一批市民关心、群众需要的重大基础设施,又要谋划长远,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崇尚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设施功能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加大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补齐短板,健全基础设施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优化基础设施治理方式,提升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优化政企合作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倡导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
 
  (三)发展目标
 
  能力供给更加充裕。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城市服务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北京新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提高到900公里,市域公路里程达到22500公里。
 
  空间布局更加协调。打造区域一体、城乡一体、地上地下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北京城市副中心初步建成高品质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区区通轨道,平原地区乡镇基本实现燃气“镇镇通”。
 
  发展模式更加绿色。中心城全日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15%。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7%。2017年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20年优质能源消费比例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
 
  服务水平更加优质。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形成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75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0%,交通换乘更加方便快捷。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
 
  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中心城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燃气接收能力达到3.5亿立方米/日。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建成区20%的面积建成海绵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高标准建设公交都市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牢固树立“公交优先”理念,高标准建设公交都市,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上地下相协调的立体化公交体系,提高接驳换乘效率,大力发展慢行交通,形成绿色交通网络,中心城全日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5%。
 
  加密轨道交通线网。完善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推进3号线、12号线、中央商务区线。加快轨道交通17号线、19号线一期建设,增加轨道交通快线,完善轨道交通骨干体系。建设首都机场线二期、昌平线南延、房山线北延、8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等线路,增强网络连通性,整体提升运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提高到900公里,分担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超过55%,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750米覆盖率达到90%。加快启动新一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坚持科学布局、区级主导,采用市场化方式,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市郊线路。积极推动利用京承、京通等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市郊列车,加强中心城与新城、重点功能区之间的连接。
 
  优化地面公交线网。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和一体化服务。施划改造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累计达到1000公里,构建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集散效率。推广直达快线、商务班车等定制公交,推进服务多元化,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
 
  推进自行车回归城市。大力改善自行车出行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结合道路、停车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工作,鼓励短距离出行采用自行车及步行方式。全面推进自行车网络建设,五环内治理完善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优化自行车租赁设施网点布局,增加公交站点、交通枢纽、商业办公及居住区自行车租赁点,增强公共自行车租用的便捷性。在大型商业街区建设空中、地下连廊,建设文保区慢行胡同,多措并举提升慢行交通便利化水平。
 
  改善接驳换乘条件。优化交通转换衔接,推动交通管理和服务资源整合,减少换乘用时和步行距离。推动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融合。加快建设北苑北、苹果园、望京西、奥体南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成马官营中心站等立体公交场站,打造服务功能完善、接驳换乘便利的交通节点,促进地上地下交通线路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公路长途客运站布局,推动房山阎村等交通枢纽建设,实施中心城长途客运站功能外迁。
 
  (二)完善道路交通网络
 
  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运行效率,是“大城市病”的典型表现。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空间布局优化,坚持“调控需求、增加供给、强化服务”,全面推进治堵攻坚,完善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提升交通精细化组织水平,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综合承载能力,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6.0,努力实现城市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完善城市交通需求管控。继续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研究完善机动车限行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停车资源配置、车辆使用调节中的作用,完善差别化停车收费价格管理政策。推广电子缴费,严格路侧停车收费管理,防治违法停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推动出行方式向绿色出行转变。
 
  优化城市骨干道路网。加快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建成丽泽路、姚家园路等快速路,基本实现中心城快速路网规划,提高进出城和远距离快速通行效率。推进巴沟路、西大望路南延、石榴庄路西延等建设,打通“三环半”主干路系统。加快建设长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柳村路南段、化工路、北辛安路、古城南街等城市主干路,中心城主干路规划实现率达到70%,四环内主干路网基本建成。
 
  推进微循环及支路网建设。树立“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理念,集中、连片成网建设次支路,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加密城市道路网,全部建成城六区微循环道路。采用线杆入地、规范停车等措施,完善胡同、街坊路及居住区道路系统,发挥城市交通脉络的毛细血管功能。推行区域单行系统建设,打造缓解交通拥堵示范区。
 
  深入挖潜、统筹配置停车资源。统筹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发展,实行差别化停车设施供给政策,以静态交通资源调控引导车辆合理使用。利用公交场站、城市绿地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疏解腾退空间、道路桥下资源、边角地等增设停车场,因地制宜缓解核心区停车难题,同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出台政策推动居住区和邻近单位停车资源共享,开展错时停车。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17年12月新规都有哪些?
  12月,又一批新法规正式实施, 187类消费品关税降低,婴儿尿布尿裤及部分婴幼儿奶粉关税降为0;两高出新规网络云盘涉黄依法可

0评论2017-12-06834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4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乌镇发布。报告首次设立并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0评论2017-12-06443

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国解读
  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写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4日正式发布。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

0评论2017-12-06828

世界互联网大会落下帷幕
  据报道,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5日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本届大会首次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

0评论2017-12-06881

互联网大佬的“未来”话题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第二天,多位互联网大佬在分享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精准扶贫和全球数字经济等17个议题上擦出火花,

0评论2017-12-06680

世界互联网大会热词“IPv6”
  IPv6是什么?为什么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引起广泛关注?IPv6跟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IPv6,这个对老百姓来说显得还很

0评论2017-12-06727

201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201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3次向社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最大500家企业年度排行榜。  

0评论2017-09-11620

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一、区域示范基地(45个)  北京市顺义区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河北省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西转

0评论2017-06-23299